臉書廣告已經是許多品牌固定的行銷支出,好的臉書廣告操作,可以打響品牌知名度、帶回訂單,但是,除了廣告後台的貼文數據外,行銷人如何在每次的廣告進行分析並優化,讓下一次投放的廣告更精準?熟悉臉書的人應該都知道,臉書的追蹤工具「像素」,讓廣告主可以將一段程式碼嵌入網站中,追蹤消費者點入廣告後的歷程軌跡,而這些像素放置的位置,其實都有各自的意義。
位置一:觀看內容
觀看內容的像素,通常放置在廣告點入後的第一個頁面,這個頁面通常是產品的內容介紹頁、抑或是放置廣告文案的活動頁,用戶進入到這個頁面,表示他對臉書廣告的文案有一定興趣,所以點入查看內容詳情,若是發現用戶最後的歷程就停在這頁,那可能代表內容介紹不符合期待或是活動頁沒有完整傳達資訊。
位置二:加入購物車
到達加入購物車階段,代表用戶已經有意購買商品,這階段的消費歷程,並不代表用戶已經「確定」要購買,他可能先將商品放作「備選」,同時間再搜尋其他網站同產品的價格,或是被隨機的廣告吸引又打算選購其他商品等,若是用戶後的歷程就停在這頁,品牌可以透過不同的文案或需求點做廣告A/B Test,從不同面向喚起用戶的購買意願。
位置三:開始結帳
進入開始結帳,表示用戶已經確定要購買,通常在這個階段會跳離視窗的機率非常低,然而,若是用戶後的歷程就停在這頁並未結帳,可能是因為外界干擾而突然停止購買行動,那這群用戶將是首先進行再行銷的目標客群,此外,網站速度、介面操作也是用戶在這階段跳出的一大殺手。
位置四:交易完成
進入交易完成後,成交的單數就是每次廣告成功地轉換,這群用戶的需求與品牌服務相符,也有很大的機會在第一次購買後,成為品牌的老客戶,對於老客戶的再行銷不同於前幾個階段,則可以使用會員專享等的福利去做行銷。
Post Views: 1,372